PALMisLIFE 討論區

標題: 轉貼:醫生和他的數位相機 [列印本頁]

作者: Larry    時間: 2001-7-21 23:56
標題: 轉貼:醫生和他的數位相機
Larry,    發表時間 07-18-2001 02:48 PM     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文—藍麗娟
21世紀最熱門的資訊商品是什麼?答案是:數位相機。
  
去年,全球賣出2000萬台數位相機,光是日本,就有400萬台的消費量,堪稱數位相機
消費王國。
  
代理富士數位相機的台灣恆昶公司副總經理謝國寶指出,去年,富士數位相機在台灣的
市場成長率高達180%,過去4年來,平均成長率都在70%到80%之間。
  
謝國寶觀察,由於輕巧、攜帶方便、畫質佳、易於操作,數位相機的使用者已經不再是
電腦玩家,許多專業工作者,也把數位相機列為工作基本配備。
  
在電腦製造廠工作的張寶康,負責跟外國買主談規格。他先用數位相機把工程師設計好
的規格與模型拍攝下來,利用電子郵件傳給日本,「有圖為證」,方便溝通,節省交涉
時間。
  
在紐約擔任建築師的唐哲明,總是隨身攜帶數位相機,即使走在路上,也會把特色建築
與櫥窗拍下來,成為很好的創意與資料庫,「不喜歡就刪掉,不像傳統相片,要沖洗出
來才知道,」他說。
  
不只他們,連醫師也把數位相機列為聰明配備,台安醫院急診室主任鄭耀銘指出,目
前,台灣醫師約有30%至35%,利用數位相機、MP3或數位錄影機作為醫療上的記錄之
用,鄭耀銘正是數位相機的「重度使用者」。
  
在台安醫院急診室,病患一送進來,主任鄭耀銘立刻拿起數位相機,近距離把傷口拍攝
下來。
  
這個動作有兩個目的,其一,記錄傷口狀況,用作日後教學。其二,在醫療糾紛頻仍的
今日,「保留證據,萬一將來他告我,可以給法官做證據,」鄭耀銘開玩笑說。
  
這兩個目的,用傳統相機就可以達成了,為什麼需要用到數位相機?
  
鄭耀銘的回答是:數位相機比傳統相機好用太多了。
  
使用數位相機之前,從民國68年開始,鄭耀銘就用傳統相機來觀察、紀錄病患,至今累
積多達6萬7千張幻燈片。
作者: Larry    時間: 2001-7-22 00:04
標題: 回覆: 轉貼:醫生和他的數位相機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承上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對醫師來說,用傳統相機近拍傷口,可真是需要全副武裝。
  
以往鄭耀銘使用單眼相機,結合可近距離拍攝的鏡頭,再加上閃光燈。這樣的組合體積
龐大(是數位相機的3-5倍),重量也重(超過1公斤,是數位相機的3倍以上)。鄭耀
銘湊近患部檢查時,這些器材往往「礙手礙腳,不容易施展,」鄭耀銘說。深為所苦的
他,常常嘗試、購買新器材,到目前為止,他手上有7台傳統相機。
  
鄭耀銘使用的數位相機只有350公克,輕巧、不須經過複雜的拍攝訓練或旁人輔助,都
可以正常使用在治療過程中,所以,現在鄭耀銘可以輕輕鬆鬆,一手撥開傷口,一手拿
著數位相機拍攝。
  
除了一般人都可以正常使用的特性之外,近距離拍攝、畫質清晰、容易儲存,都是鄭耀
銘使用數位相機的主要考慮。
  
1.近距離拍攝
鄭耀銘指出,許多傷口,都需要近距離拍攝。高階的數位相機可以10-15公分的近距離
拍攝,比如,病患眼結膜上沾染什麼異物,利用數位相機,可以清楚顯現。
  
2.畫質清晰
鄭耀銘指出,傳統相機或傻瓜相機的拍攝品質不穩定,往往肉眼清晰可見的傷,傳統相
機的拍攝效果不佳。使用高階的數位相機拍攝,細部的淤血、皮膚的肌理,「清清楚
楚,一目了然,」鄭耀銘說。他指出,家庭暴力防制法實施之後,使用高階數位相機
「拍照存證」,為受暴婦女幫了大忙。
  
3.易儲存、搜尋
鄭耀銘指出,使用數位相機拍攝,效果如何,清楚立現。不符要求的照片,立刻刪除,
符合需求的就儲存在記憶卡片中,日後再轉存到光碟中,儲存、搜尋相當方便。
  
其實,數位相機的最大好處,就是加速醫療效率,節省病人時間。
  
鄭耀銘的妻子是一名牙醫,她出國參加研討會時,助理就用數位相機把病人的牙齒情形
拍攝下來,用電子郵件寄給她,她看過數位照之後,馬上回傳治療計畫,助理即時與病
患敲定下一次診療時間。
  
目前,行政院衛生署正在推動二代資訊化,未來,各級醫院的醫療資訊與病歷都會數位
化,加速醫療流程、節省病患時間。目前,鄭耀銘的數位配備不只有數位相機,他還使
用數位錄影機來記錄研討會內容,用MP3隨身聽錄下病人的對話。「要吃醫生這行飯,
可要懂得十八般武藝,」鄭耀銘笑著說。




歡迎光臨 PALMisLIFE 討論區 (http://forum.palmislife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